理财转型过渡期众生相: 多数中小银行恐难如期完成

  “就算过渡期不延长,有些银行一样能完成,只不过是利润、资产质量上要付出的成本高些,但有些银行可能确实存在困难。”一位银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。

  行业第三方机构普益标准于日前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,参与调研的50家中小银行反馈,2020年底之前,能完成理财产品存量老资产规范整改并实现净值化转型的,占比只有不到30%,当年前三季度能完整转型和整改的,更是不足5%。

19b2dd9fac19780ace91a56b7c1fb295.jpg

  而对监管已经展现出来的可能延长过渡期的表态,机构的态度不尽相同。有的机构担心,如果自己提前完成而他行未完成,这将导致面临不公平竞争。

  中小银行可能无法按期完成转型

  那么,需要多长时间,中小银行才能完成存量理财产品的转型?

  参与调研的中小银行认为,按照目前的进度,过渡期需要延长半年至一年或者更长时间,有11%的中小银行认为需要两年以上。

  “如果过渡期不延长,有些银行还是能完成,只不过付出的成本要高一点,代价要大一些。”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,如果按原定期限推进,对一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、拨备、利润等,都是新的考验。

  上述华南股份制银行人士称,理财存量老资产的处置,主要包括提前结束存续期、非标转标、类信贷资产回表、合规新产品承接、出售转让等方式。但无论哪种方式,处置起来都有一定难度。

  “如果企业经营情况好,在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,可以提前结束存续期,让企业提前还款,但现在看来,提前还款的难度很大。”某城商行一位管理人员称,新冠疫情对一些行业、企业的现金流可能会有较长时间的影响,比如商业地产行业,春节本来是旺季,现金流很充裕,但疫情发生后不能正常营业,现金流损失很大。在此情况下,企业就算愿意提前还款,也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  而原本被银行当作重要处置途径的非标转标,也面临一些困难。2019年10月,监管层下发非标准化债权认定规则,此前在银登中心、北金所以非非标的形式存在的资产流转、债权计划等,大多数被划入非标,导致存量非标资产失去了一大处置渠道。

  “类信贷资产回表在技术上没有问题,但又受到资本约束,一些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本来就有压力。”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,存量理财资产,期限一般相对较长,发行新产品承接,投资者接受度可能会不足,如果过渡期不延长,部分银行确实无法完成。

  怕有损失

 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,如果资管新规过渡期不延长,一些银行要承受利润、资产质量的损失,这可能才是一些中小银行希望延长过渡期更真实的原因。

  根据银行业内人士介绍,银行存量理财产品中,约有70%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、标准类资产,剩余的30%投资于类信贷、债权类资产,以及少量股权和其他类别的资产。如果按现有进度推进存量资产改造,虽然压力不小,但也并非完全不能完成。

 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6月末,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2.99%,混合类理财产品占比为26.68%。在非保本理财中,投向存款、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余额,占比达到
66.87%,其中债券资产占比55.93%。

  “真正有压力的,是一些非上市公司的股权、另类资产,这类资产没办法回表。”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,至于类信贷、应收款类资产,虽然流动性差,但可以根据剩余期限,对应的利息收入变动、企业经营变化等情况,按照摊余成本法,进行净值波动,转型成净值型产品。

 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,根本的原因是,除了部分转标、回表确实存在难度的资产外,其他类信贷、非标资产回表之后,银行可能会因此承受利润、资产质量的损失。如果延迟回表、转标,潜在、实质形成的风险,都可以留在表外,缓冲利润、资产质量压力。

  “现在有一个判断,晚一点回表会好一些,因为接下来流动性可能会比较宽松,不排除这里面有借机进行流动性套利的想法。”一银行业内的人士表示,一旦回表之后,这些业务中的不良资产,也会体现在表内,从而影响银行资产质量、利润、资本充足率等指标。

  中小银行心态矛盾

  “考虑到一些银行存在的实际困难,对资管新规过渡期进行适当延长,的确有现实的必要性。”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称,但在此过程中,应当避免出现借机套利、拖延时间的情况出现。

  而监管层此前也曾展现出对过渡期进行适度调整的态度。银保监会2月1日表示,对到2020年底确实难以完成处置的银行,允许适当延长过渡期。央行也在2月7日表示,正就净值化转型过渡期延长做技术上的评估。

  不过,是否要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,银行的态度却明显分化。普益的这份调研结果显示,超过六成的机构担心,如果本行提前完成而他行未完成,这将导致面临不公平竞争问题;而就资管新规执行可能存在的“一行一策”、“一地一策”,支持与反对者也几乎各占一半,比例分别占53%和47%。

  赞成“一行一策”的机构认为,由于金融机构所处地域、存量资产的剩余期限和规模、客户群体性质、地方监管偏好等情况各不相同,“一行一策”或“一地一策”,可能会更加符合各银行资管机构的特殊情况,也有利于中小型银行资管机构进行投资及投研能力建设,有效实现净值型产品的会计核算与运行管理。

  反对者则认为,
这将增加监管成本,也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;过渡期整改时间不一致,间接对市场同业授信和同业声誉带来负面影响,并建议从监管制度上给予统一且相对宽松的政策标准;对有实力且可尽快完成转型的机构,建议仍按当前政策对待;对能提前完成整改的机构,建议给予适当且明确的激励。

  “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,完成早的银行,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,给你更多赚钱的业务。完成晚的银行,评分评级给低些,业务审批上更严一些,这样大家都会抢着转型。”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,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并不难解决,只要在监管政策上形成明确的奖惩机制,就能解决公平问题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